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
一、腰椎间盘突出症:
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或负伤导致纤维环断裂,髓核突出,从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。
二、腰椎病的诱发因素
1、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
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,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、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;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。
2、 损伤
长期反复地外力造成轻微损害,加重了退变的程度。
3、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
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 ,修复能力差。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,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,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 ,造成髓核突出。
4、腰骶先天异常
包括腰椎胝化、骶椎腰化、半椎体畸形、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。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,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。
5、 其他诱发因素
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,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。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、腰姿不正、突然负重、妊娠、受寒和受潮等。
三、主要功能障碍:
1.腰痛。
2.坐骨神经痛。
3.腰椎活动受限、腰椎侧弯。
4.功能障碍:肌力下降及肌肉萎缩、反射和感觉异常。
四、康复护理措施
(一)休息
急性期严格绝对卧床休息,时间一般为2~3周,可以减轻自身体重对腰椎的压迫,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,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疼痛减轻和缓解。
(二)体位
1.卧床:卧硬板床,保持脊柱平直
2.坐姿:提倡坐硬板凳,此时对腰椎间盘压力最小,不宜久坐或久站,做腰部后伸活动,有利于缓解腰部肌肉紧张。
3.站姿:保持腰椎正常生理弯曲,挺胸抬头,双腿直立分开和肩部同宽切忌弯腰驼背。
4.重物的姿势:尽量不要弯腰提取重物。
(三)运动疗法
腰背肌功能锻炼主要包括直腿抬高训练,交叉蹬腿和五点式、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,依据病人自身情况进行指导。
(四)物理疗法
遵医嘱给予腰部的热敷、中频电治疗、蜡疗、超声波疗法等,观察治疗后效果,及时报告医生。
(1)操作前告知病人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;
(2)推拿后观察病人腰部疼痛、活动度、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;
(3)推拿过程中随时询问病人感受,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治疗。
(4)推拿治疗结束后病人平卧20分钟再活动。
(五)腰椎牵引的护理
1.牵引时嘱病人全身肌肉放松,以减少躯干肌肉收缩抵抗力。
2.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,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。
3.腰椎牵引后病人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。
(六)饮食护理:普食,多食清淡易消化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的食物(如:瘦肉、水果蔬菜等)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腻、寒凉的食物。(七).用药护理:常规遵医嘱给予0.9%氯化钠100ml血塞通400mg,0.9%氯化钠250ml,β-七叶10mg 一日一次静点,可减轻神经根水肿,静点期间不要随意调节滴速,忌饮酒。(八).疾病指导:(1)急性期严格绝对卧床休息2~3周,可以减轻自身体重对腰椎的压迫,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,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,使疼痛减轻或缓解。(2)患者宜睡硬板床,保持脊柱平直,不宜久坐久站,切记弯腰驼背(3)注意腰部保暖,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。 (4)注意保护腰部,防止腰部受到外伤,从事腰部活动强度过大的职业应佩戴腰围保护腰部,咳嗽或打喷嚏时,注意保护腰部,避免诱发或加重疼痛
(5)使用腰托应注意腰托的大小与自身的腰的长度,根据病人病情决定佩戴时间,腰部疼痛较重时随时佩戴,以保护及支撑腰部,但睡眠及休息时取下,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与休息,使用腰托时应注意腰背肌的训练,防止腰背肌肉萎缩。
(6)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可以锻炼腰背肌,可以增加脊柱稳定性。
五、出院指导
1.患者宜睡硬板床,保持脊柱平直,不宜久坐久站,切记弯腰驼背。
2.注意腰部保暖,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。
3.注意保护腰部,防止腰部受到外伤。
4.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可以锻炼腰背肌,可以增加脊柱稳定性。
5.心理指导:向家属及患者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,鼓励病人增强自信心,保持愉快的心情,树立信心,积极配合康复和护理 。
6.定期复查。
七、腰椎保健操:(根据自身情况,以自身感觉不劳累为宜)